大家在网上看到的00后是怎样的?是理想主义、难担大任,还是个性鲜明,敢爱敢恨?
眼下西藏八宿风电项目就有一位大家交口称赞的00后青年——熊杰。项目领导初见他,被他可爱的短寸发型和虎头虎脑的外表迷惑了,再加上他戴着一副黑框学生眼镜,还有点担心他的“娇躯”适应不了高海拔环境。没想到,他不仅精力充沛,而且做事既高调又稳妥,在充满挑战的雪域高原上“整顿”职场,成为项目履约的重要助力,用自己的行动打破了同事们对00后刻板印象。
第一次项目新员工见面会上,他就半开玩笑地说“我要把个人理想和项目使命焊死在一起,征服雪域高原!”。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觉得这小伙子调子起得有点高。只是没想到,嘿,他真是这么干的!他把项目工作中的挑战都当成成长路中需解锁的“元宇宙新境”,那股子为梦想拼搏的劲儿,让同事们都忍不住为他点赞。
后勤大管家
熊杰担任项目综合部副部长职务时,才是踏入职场的第二年。在综合部的工作中,后勤要占一定比重。在后勤管理这个看似“婆婆妈妈”的领域,新官上任的熊杰却愣是整出了大动静。
他深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秉持着“吃好喝好才能打胜仗”的独特理念,一心要为同事们打造一个舒适的环境。为了满足员工多元的饮食需求,他深入调研大家的口味偏好。北方汉子?面食安排!土豆爱好者?让厨师变着花样给你整!
当厨师老赵抱怨“年轻人嘴太刁”时,他带着自己编制的调研报告找上门:“赵师傅,您看这份《舌尖上的八宿项目需求图谱》——32%的同事想念家乡味道,17%想尝藏式特色,剩下51%······”他狡黠一笑,“都等着您开发'风干牛肉披萨'呢,谁让您是我们的御膳堂管家呐!”说着,攀着赵师傅的肩膀的手,变戏法似得变出一支烟给赵师傅点上,赵师傅也就乖乖“就范”了。
风电工程交叉作业频繁,两班倒是常事。发现夜班同事回去就餐的难处,他又整出个贴心又靠谱的非就餐时间就餐方案。不仅能吃到厨房热乎的饭餐,还准备了自热小火锅,让川渝汉子解解馋。在住宿方面,经项目部领导授权,牵头改造员工宿舍,深入了解大家的需求,从床铺的软硬度到房间采光,每个细节都不放过,让员工在忙碌一天后,可以舒心地休息。尽管项目施工现场海拔超过5000米,但直到项目并网发电,无一人因条件艰苦离职。
说起办公用品管理,他更是将自己切换到“精算师模式”,推行“按需申领+动态盘点”,精确得就像一台计算机。用他的话说:“不让一支铅笔‘偷偷溜走’,也不能让救命的‘红景天’慢下一刻”。别说,熊杰主导的这些,还真让项目年度管理成本节约12%。
团队发动机
团队的凝聚力和员工的成长,就像“CP”,缺一不可,但怎么建立,还需要引导和激励。
在他的管理哲学里,就得用00后喜欢的花样赋能项目管理。“小熊,绩效考核表又改版了?"财务小林看着满屏彩色标签一时没反应过来。“这叫‘元宇宙打怪升级系统’!”熊杰指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激情介绍道,“绿色能量条代表技能成长值,红色警示灯是知识盲区预警。”把知识盲区和不足当游戏BOSS,激励大家组团打怪,跟自己的惰性死磕到底。
落实到操作上,他依据现有的人资管理办法,完善项目个人绩效评估及考核办法,鼓励团队成员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与合作,并通过定期的绩效反馈,让每个人的努力都能得到及时的认可与回报。在技能培训方面,关注行业动态,了解项目需求,结合员工专长和规划,为每个人打造专属“技能修炼计划”,鼓励大家不断提升自己的“战斗力”。
有次项目进度遇阻,团队士气低落。他在工间休息时掏出扑克牌:“来来来,今天咱们玩‘风电版狼人杀’!”技术员小吴正被施工难题困扰,有点不客气地质疑:“还玩儿?这种团建有什么意义?”。只见熊杰不慌不忙地亮出设计图纸,略带神秘地说:“看这张‘风机叶片协作卡’,抽到吊装角色的要现场解答故障模拟题——现在,有人想当‘黑锅狼人’吗?”。在团队协作方面,他用年轻人的桌游玩法,不定期举办团队活动,增进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增强团队凝聚力,信任和默契就慢慢建立起来了。
00后都是拒绝被时代定义的。熊杰牵头申报成立“一团一品”青年突击队——高风青年团,并和团队成员约定,一定要主动破冰突围,以创新势能冲破代际偏见。
整个团队平均年龄32岁,在短短7个月内,以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克服项目海拔高、盘山路复杂、常年积雪、昼夜温差大等重重困难,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创造了超高海拔风电项目最快施工记录,完美完成目前全球已投产风电项目中海拔最高、单机容量最大的风电项目履约,并形成《高原风电施工技术导则》等3项可推广的技术成果。
项目外交官
八宿项目地处偏远,离著名西藏自驾打卡点“七十二道拐”只有几十公里距离。在对外交流接待工作中,熊杰更是以高效协作、精准服务为导向,全力搭建项目与外界的沟通桥梁。
针对西藏地区通勤距离长、路况复杂的特殊条件,他牵头建立“全流程时间管控体系”:提前通过导航地图、通勤经验测算不同季节、时段的通行时长,为每一场对外交流接待任务预留15%以上弹性时间,避免极端天气导致的突发滞留事件;预备应对堵车、高原反应的随车物资,确保在长途通勤中可同步完成资料整理、行程对接、健康风险等前置工作,将单程3小时以上的通勤时间转化为“移动办公窗口”。
为提升接待工作的属地化适配性,他还根据现有对外交流接待的系统资料,审时度势系统梳理当地政策要点、民族习俗禁忌。接待行业调研团队时,提前学习有关地域知识与相关工程知识,让专业交流与地域文化特色深度融合。
通过“时间颗粒度管理+本地化需求洞察”双轨工作法,项目对外接待的平均沟通效率提升40%。现在同事都喊他“西藏外交官”,用他的话说:“在西藏接待,要么在通勤,要么在办公,要么在学习——人生效率必须拉满!”
这些小巧思,是一心扑在工作上的人才能洞察到的管理需求,是深入了解项目生产经营存在问题后制定的解决措施,是一个有志青年在历练中不断迸发智慧的体现。
宣传小能手
在当今这个新媒体时代,熊杰深知网络的力量,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企业形象和项目进展。
他自学视频拍摄与剪辑、摄影作品后期处理等技能,每天不是在研究拍摄角度,就是在琢磨后期技巧,就像个“技术狂人”。
“小熊,这航拍角度再高点!”摄影记者老李喊道。“您见过风机叶片转出彩虹吗?”熊杰突然躺在雪地里调试设备,“再往左偏3度,对,就是这个角度!”当成品视频里出现雪山与风机共舞的壮美画面时,他得意地挑眉:“这叫‘雪域风电芭蕾’,版权所有哦!”
在项目宣传方面,熊杰积极参与制作项目宣传片3部,拍摄全套优质宣传图片,通过新媒体平台的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八宿风电项目,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宣传立下了“赫赫战功”。他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关于八宿风电项目的优质内容,吸引了海量网友的关注和点赞,企业的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迅速提升。八宿风电项目不仅入选电建集团、大唐集团年度“十件大事”,还入围了国资委央企2024年度“十大超级工程”评选,唱响了企业的影响力和品牌力。
熊杰在项目一线的工作中,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独特风采,把00后的创新个性与项目精细管理融合得恰到好处,为项目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夙夜匪懈,奋楫笃行。如今鞍马未卸的他,又奔赴西藏卡瓦白庆抽蓄项目,在更大的舞台上继续践行新员工见面会上那掷地有声的承诺。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