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时,当我明确“这个岗位就是要常驻西藏施工一线。”对面方才还舒展交叠、充满掌控感的双手,瞬间在桌面上紧握成拳,指节因无声的挣扎微微发白。年轻人避开我的目光,声音渐渐低下去。
眼前忽然就浮现出余华笔下那个“胆小如鼠”的主人公杨高,害怕面对冲突、害怕承担陌生的责任,最后在无形的恐惧和压抑的沉默中一点点垮了下去。而此刻坐在我面前的年轻人,何尝不是被他内心过早勾勒的荒寒孤寂,绊住了迈向雪域之巅的脚步?
每当有求职者因高原二字退缩,我心底便会浮现一个疑问:同是青春热血,为何十局的将士们就能闻令而动,逆海拔而上?后来我找到了答案:差异的根源,在于那份熔于血液里的十局信诺。这不仅是耳熟能详的核心价值观,更是十局人奉为行动准则的担当奉献。
外人眼中的挑战,早已是十局人践行使命的寻常战场。“履约”二字早已超越了简单的责任,升华为一种无需言说的本能信仰。它比钢筋混凝土更坚硬,深植于心,成为锚定决心的基石,让一切浮华诱惑和临时怯懦都无法撼动分毫。
正如数十年如一日矗立在高原脊梁上的建设者,他们用脚步丈量冻土的坚韧,无声地兑现着每一份对业主、对工程的庄重承诺。“履约,就是我们的生命线!”这句浸透着十局血性的宣言,在海拔5000米的生命禁区迸发出最耀眼的光芒。
初抵时,剧烈的头痛呕吐与缺氧喘息如影随形,氧气面罩成为呼吸的延伸。然而,印有“中国电建水电十局”的工装下,包裹的是绝不低头的脊梁。顶着能冻结骨髓的寒风,十局将士如钢钉般楔立现场,目光如鹰隼锁紧吊臂轨迹,以精密的指挥,让百吨风机构件在狂风中完成毫米级的高空对接——这是用生命精度书写的履约答卷,每一帧都是对合同铁律的庄严致敬。
“缺氧不缺精神!”绝非空洞的标语,而是植根于履约基因里的生命密码。高原的风雪可以冻结空气,却冻结不了任务书上滚烫的节点;稀薄的氧气可以削弱体力,却削弱不了“十局工程,必铸精品”的信条。
招聘室的门再次被轻轻推开,又一个年轻人带着对未来的期冀走进来。阳光落在他年轻的脸庞上,或许他此刻还未曾想过雪域的壮阔与严苛。这次,我想先给他看看我们十局将士在高原的施工报道,给他看看高原风雪中依旧笔直的身影,我想引领他,走向一个理解契约、见证担当的入口。告诉他,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将个人的足迹,刻印在祖国山河需要的地方,兑现一份沉甸甸的“履约为先”的生命誓言。
也许,当这份用生命书写的履约故事真正触动他内心的某个角落时,那份因未知而生的犹豫,便会如冰雪消融于暖阳,汇入我们奔赴雪域之巅的洪流。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