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一线员工】筑梦巴拉的水利尖兵

来源:一分局 作者:黄远征 摄影:黄远征 时间:2024-07-08 字体:[ ]

巴拉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项目会议室灯火通明,忙碌了一天的项目经理蒋保东,尽管面带几分疲惫,眼神中却闪烁着坚定与激情。

窗外夜色已深,但室内却被一股专注的学习氛围紧紧包裹。今晚蒋保东组织的是一次技术创新与管理研讨会。“同事们,创新不只是一个口号,它是我们每天每刻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动力源泉。” 蒋保东的声音稳健而充满激情,穿透会议室的每个角落,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作为项目负责人,他深知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水利建设领域,持续的创新是推动项目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实际上,这种对创新的重视和追求,正是蒋保东职业生涯中的缩影之一。他不仅致力于安全生产,更将技术创新视为提升工程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

成长不息 勇于攀登

在川西的崇山峻岭间,巴拉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如火如荼,巴拉项目不仅凝聚着水利建设者的智慧与汗水,更见证了一位优秀项目经理的成长。

他就是蒋保东,自2009年加入水电十局,他便与水利建设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用勤勉与汗水铺就了一条从技术员到项目经理的成长之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水利人的责任与担当。

初入职场,蒋保东作为一名技术员,踏上了水利建设的征途。面对错综复杂的工程图纸和实地实践的种种挑战,他迎难而上,无数个下班后的深夜里,当其他同事放松休息时,他仍埋头于技术资料中,从基础理论到实地应用,每一处细节都力求精准掌握。工地成了他的第二课堂,每一次现场的工作,都让他对施工技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掌握。正是这种勤勉不息的学习态度,使他迅速成长为部门中的技术骨干。

随着能力的提升,蒋保东逐步走上了管理岗位,成为了部门负责人。角色的转换意味着更大的责任与挑战。他不仅要精通技术,更要学会管理部门,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面对项目中的技术难题和管理瓶颈,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带领团队集思广益,寻求最佳解决方案。在一次次的项目实战中,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管理风格——既严谨又不失人文关怀,既注重效率又强调质量,这让他在项目中脱颖而出,赢得了同事们广泛赞誉。

2023年,蒋保东迎来了职业生涯的新高峰,成为巴拉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的项目经理。站在新的起点,他深知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深入工地,认真研究施工方案及施工组织顺序,不断优化施工方案,组织开展多次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带领团队重点攻克既有施工技术难点,全面保障项目施工生产大干,从项目经营、技术指导到安全生产,每一个环节都细抓落实,确保万无一失。在他的带领下,项目团队克服了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等重重困难,实现了安全生产与工程进度的双重保障,赢得了业主的高度评价。

匠心筑梦 高效管理

在巴拉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的浩瀚蓝图中,蒋保东不仅是一位技术精湛的工程师,更是运筹帷幄的项目指挥官。

工程如棋局,步步需谨慎,每一步都要为全局考虑。从项目策划的第一步起,蒋保东便深入分析合同条款,准确识别施工重难点,制定出一套周密详尽的项目策略。

在蒋保东的项目管理哲学中,“科学管理、过程受控、精心施工、质量一流”不仅是工作态度的铭刻,更是他引领团队跨越重重难关的指南针。他平衡细化目标,强化责任链条,确保每一项举措都能精准落地,生根发芽。

在安全管控上,蒋保东秉持“稳”字诀,他倡导全员树立“红线意识”,将“零容忍”理念深植于心,对任何潜在的安全隐患都采取最坚决的态度,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控,重点区域更是重点盯防,力求做到严防死守,确保施工环境的安全与稳定,为项目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技术质量上,蒋保东强调一个“细”字,带领团队在服务保障和过程监督上精益求精,不仅主动配合,更积极拓展服务渠道,延伸服务触角,力求将规范要求细化至施工的每一个细微环节、每一道工序之中,用匠心雕琢品质,以细致成就卓越。

在生产协调上,蒋保东紧握“快”字诀,面对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他总是身先士卒,深入一线巡查协调,以最快的速度捕捉问题,以最有效的方案解决问题,确保项目推进中的每一个“疑难杂症”都能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他的靠前指挥,不仅激发了团队的战斗力,更让项目在提质增速的道路上疾驰前行。

在进度考核上,蒋保东则坚持一个“严”字,通过明确人员分工、设定具体任务、规定完成期限,构建了一套严格的跟踪问效问责机制。按照进度计划和节点工期分阶段进行考核,奖优罚劣、奖勤罚懒,不仅激发了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更确保了关键节点的顺利推进和整体进度的不断提速。在他的严格管理下,项目建设赢得了一场又一场攻坚战役的胜利。

在他的指导下,项目团队以标准化管理为基准,推动工程进度,确保施工质量,同时在成本控制与材料管理上力求精益,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勇挑重担,破解难题

巴拉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隧洞断面大,地质构造复杂,围岩变化快,且不同围岩断面尺寸不同,其中Fx1断层是巴拉项目最大的断层,使得施工过程中塌方、突水、突泥等险情频发,施工难度直逼极限。

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蒋保东毫不退缩,而是将其视为检验团队智慧与毅力的试金石。为了精准应对这些挑战,团队经过深入分析与精心筹备,在此关键段落采用单侧壁开挖方法,将施工跨度减小,确保了施工安全。同时为防止开挖后变形引起塌方,在开挖支护后及时进行顶拱砼跟进,既不影响施工,也更有利于施工期安全。

在技术层面,他强调:“我们不能停留在舒适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是推动我们向前的重要动力。”他积极推动“四新技术”的应用,通过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减轻了对环境的影响。

为解决引水隧洞不同围岩开挖断面尺寸不同,在蒋保东的带领下,项目团队部创新出液压升降作业台车,在不同类别的围岩段将顶部台架降下或者升起,以便底板高程不变,既便于不同围岩的施工,又便于排水。液压升降台车的成功运用取得了相关专利,也已被巴拉业主在其他标段洞室进行推广,大大提高了巴拉水电站项目的工程进度。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喷射混凝土作业中,团队引入了纳米回弹抑制剂材料。这一创新应用显著减少了喷射混凝土的回弹量,不仅降低了施工成本,还加快了施工进度,同时减少了材料损耗和回弹物清理的额外成本投入。这一举措无疑是对“四新技术”理念的最佳诠释,也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党性为魂 以人为本

在繁重的工程管理任务中,蒋保东同志始终将政治学习与党性修养视为精神支柱,他深知,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仅仅具备专业技能和管理才能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

他的办公桌上,总是摆放着最新的党务读物与政策文件。这些书籍不仅是他日常学习的重要资料,更是他与时代同步、与党同心的见证。无论是党的理论著作,还是最新的政策解读,亦或是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他都仔细研读,深入思考,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和党性觉悟。

在团队文化建设上,蒋保东认为一个团队的强大不仅在于技术的领先,更在于精神的凝聚。他经常在团队内部开展“我为项目献一策”活动,鼓励大家积极思考,大胆创新。“每个人都是团队的宝藏,你们的想法和建议,是推动我们前进的宝贵财富。”他一次次鼓励项目团队成员。

在紧张的施工之余,蒋保东不忘关心一线工友的生活。他说:“工友们到这么偏远的地方来工作挣钱养家,一定要保证他们吃好住好。”在重要节日他组织项目给工友们送去节日的慰问,如中秋节的月饼和端午节的粽子,每当这个时候,他都会亲自到现场,与大家共度佳节。在酷暑或严寒时节,他更是不忘为工友们考虑,组织项目送清凉饮料和防暑药品,或是冬日里的棉被和保暖衣物,确保每位工友都能在极端天气中得到保护。

蒋保东尤其注重团队的人文关怀与职业发展。他倡导“家文化”,组织了多次员工家庭日活动,增强了员工之间的感情,也让远离家乡的员工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他不但带技术,还带思想、带作风、带做人,技术员不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有什么疑惑、困难的,他都不厌其烦,耐心解释,直到大家理解、弄通为止。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而青年员工则是公司的未来和希望。在人才培养方面,他实施“一对一导师制”,亲自担任多位青年员工的导师,通过言传身教,帮助他们快速成长。“我们要做的是不仅建好工程,更要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水利人。”这是蒋保东同志在人才培养工作会议上的铿锵话语,也是他一直以来秉持的人才发展理念。

在他的精心培育下,巴拉项目团队不仅在技术上突飞猛进,更在精神面貌上焕然一新,成为了一支既有专业技能又有高尚情操的队伍。蒋保东以自己的党性修养和人格魅力,构建了一支能打硬仗、团结互助的“铁军”。他自豪地表示:“现在,我们拥有一大批年轻有为、训练有素的后备力量,一旦有新项目启动,我们能够迅速抽调出既可用又可靠的团队,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蒋保东工作照(左二)

蒋保东参加篮球赛(左三)




浏览次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