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总为人没得说,如果用一个字形容他的话,那就是稳。”结构厂技术员胡敏在2003年搬到都江堰时与田文恒相识,几番交道打下来,发现这个戴着高度近视镜、瘦瘦的小个子身上有着远超年龄的成熟,是块做技术的好料,“他没有把握的事情就不做,一旦成竹在胸,便会立即执行”。
情绪稳定、做事稳当、为人稳重。金属结构厂总工程师田文恒的日常,便是带着一沓图纸,一个笔记本,游走在难关重重的技术部。“田总刚来时就是这么稳,仿佛有天大的事情横亘在他面前,他也能保持那张‘扑克脸’,气定神闲地铺开图纸跟你聊技术难点”。如今20年过去,53岁的田文恒的“稳”已经成了技术部的定海神针——一块白板,一根激光笔,只要开始讲PPT,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稳中带“疯”
胆大心细是田文恒的行事风格,“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是田文恒的设计理念。在技术革新上,比起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小伙子们,他才是那个敢“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常提出一些“奇思妙想”,让同僚都觉得异想天开,但实际操作后又发现可行性很高,甚至很能“出成果”。
在1997年牛角湾电站施工期间,田文恒花了三个月时间用“计算器+人工手算”的方式计算出野外施工吊装的可行方案,最终实现了跨距800米的“三支点双跨连续架空索道”的设计和安装,还总结出了空间弯管的管口轴线转角测量及安装控制方法,把吊装玩成了高空索道Plus版,既高效又安全,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和施工时间,成就了他技术创新道路上的完美开局。
2004年,他在紫坪铺电站平板闸门的制造过程中又遇难关,面对产品质量要求高、加工难度大、履约时间紧的现实需求,技术创新是田文恒想到的最优解决方案。但近20米超大型闸门水封座板整体加工制作在行业内都是一大难题,完全适配产品加工需要的设备欠缺,从无到有的自主创新只能用时间去堆,用人力去填。
田文恒及其团队白天紧盯现场生产,晚上考虑加工手段创新。十二年的经验积累给了他新的灵感——如果大型闸门不便移动,那就设计出能与闸门加工相契合的移动式整体加工设备,柳暗花明,移动式镗铣床被成功研发出来。
该设备从设计之初就不打“低端局”,一举填补了只能通过焊接、拼装等工艺控制的方式进行施工的技术空白,攻克了平面闸门水封座板无法实现整体加工的技术难关,在江西万安1000吨级船闸、犍为超大型船闸、欧标闸门的整体加工过程中均起到了重要作用,更是为移动式机床工艺创新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实现了质的飞跃,让公司闸门加工技术跨入了新的准入门槛,对后续稳步推进的移动式框型镗铣床、移动镗孔机、变幅式弧面镗铣床等新型加工设备的推陈出新有不可忽视的启发作用。
时至今日,水电十局在弧形闸门面板整体加工、平面闸门多位一体加工、船闸人字门多位一体加工、船闸人字门工地镗孔的技术水平和工艺能力上仍处于行业前列。创新的金属结构模块化制造新技术、焊缝拼装间隙支点控制方法及焊缝免清根焊透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正在全力狙击弧形闸门制造领域,钻研更加先进的新型矫正设备研发,巩固“人无我有”的独特优势。
以人为本
田文恒设计的出发点常常体现着浓厚的人文思想,包含着对一线职工的关注和与一线职工同呼吸、共命运的人文情怀。
夏日炎炎,焊工时常需要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在近50摄氏度的铁管内壁作业。对于一些精度要求高、加工区间狭小的焊接工作,工人们更是难上加难。故此,设计出一款能替代人工作业且方便操作的高精度加工器械,改善工人们的工作环境,提高作业效率,成为田文恒给自己提出的课题。
在江西万安1000吨船闸的制作上,反向弧门整体加工的最后一步——支铰轴套内孔键槽的加工便是这类典型问题,键槽的“小身板”难倒了一众英雄好汉。加工单个键槽非常简单,但要在大型反向弧门内部进行加工,就非常容易出现“大炮打蚊子”还打不准的情况。一旦弧门在加工过程中出现变形,就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经过多次调整,田文恒想到了把闲置的牛头刨床机头利用起来,配置专用台式车工作台、加长刀杆、伸缩联接装置实现对反向弧门左、右支铰轴套内孔键槽加工,解决了过往只能使用大型专用加工设备,以及内孔直径小、刀具难以进入内孔加工的困难,在2022年成功申请专利。投入使用后,焊工的工作压力减轻不少,并且效率、质量也有明显提升。
“个人技术成果没有在集体中发挥作用,就没有价值。”不管在施工现场还是技术交流会上,田文恒从不藏私。在弧门、船闸的制作过程中,经常出现“分块”制作的情况,每逢重要节点,田文恒便会将技术负责人和关键岗位人员召集在一起开设计讨论会,化零为整,以宏观的角度进行技术指导,只要他站在讲台上,就是“安全感”三个字的具现化。
从《山区拦船设施的研究和应用》到《BIM技术在闸门制造中的深化应用》再到《85米超大孔口钢坝闸门安装技术》、《石墨烯防腐新材料、新工艺的探索及应用》,在各类疑难杂症的研究过程中,田文恒积极发挥师带徒、技艺传承的示范作用,带领弟子共同攻克难关。在南欧江三级水电站项目和龙溪口航电枢纽工程的技术攻坚中,田文恒引导着弟子们独立思考,进行头脑风暴,共同进行2022年度企业级工法《大型闸门定轮轴孔整体加工工法》编写及专利《一种大型闸门定轮轴孔整体加工装置》的研发。
而今,田文恒正在筹备建立新的工作室,届时,一大批新鲜血液和技术能手将被纳入工作室,一同钻研、突破创新,从技术端口出发寻求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良方。
稳攀高峰
从无到有,每一次的突破之前都曾横亘着一道看似难以逾越的鸿沟。在工艺方法不够先进、安装过程中实际尺寸有偏差、需要控制的数据与理论有差距、工期紧任务重的时候,稳住心态是他获取破解之法的关键一环。
2017年,在弧形闸门焊接活动铰整体退火过程中,由于活动铰结构复杂,焊缝分布不均,很难保证各焊缝位置受热均匀,且外协厂家不能在厂区内施工,退火工作势必会面临长途运输困难、时间成本过高、工序断档等问题。对此,田文恒没有慌乱,他当机立断,立即组织团队自研退火设备,成功设计出两架全智能化自动控制的退火装置,分别满足大件设施退火需求的“弧形闸门焊接活动铰整体退火炉”和针对小型部件退火需求的“新型钢管整体退火炉”。不仅解决了“卡脖子”问题,还带出了一帮小徒弟。
“遇到问题,如果不主动去寻求解决方法而是依靠他人,那问题就一直在那里,每次经过都会被这个坎儿绊一下。只有自己掌握了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才能实现自主创新,优化工艺,从而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履约能力,这才是硬道理。”
从外包到自研,从结构件到成套设备,从提出需求到自给自足,最终实现独立一体化施工,田文恒凭着基层耕耘数十年的稳劲儿,用专利开道,用工法说话,不断“发现典型问题、解决系列问题”,一步一步向上攀登。
如今,他已经有7项省部级工法、1项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8篇科技论文、1项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工法大赛一等工法奖、2项中国电建群众性创新创效优秀活动成果奖、1项四川水力发电科学技术奖、12项省部级优秀QC成果奖······荣誉加身,田文恒仍谦虚平和,爱好也如年少时一般,喜欢读书,一盏清茶、一册藏书,就能将他生活中寂寞的辰光转化为巨大的享受。
他的办公室窗外正对着一颗四季常青的香樟树,春发新芽,冬覆霜雪,年复一年,办公室里的“老物件”也越来越多:入职时领取的绘图板、三角板、丁字尺“新手套装”三件套,13年前老挝南欧江水电站全流域地图,泛黄的专业设计手册,摞满半间屋子的工程手稿,零零散散帮他记录着过往30年的峥嵘岁月。而今53岁的他,又多了一枚“四川工匠”荣誉奖章。他也露出了柔和的笑意,红色幕布照映在他的脸上,照亮了过去数不清的宵衣旰食刻苦钻研的日夜,照亮了他的成果满满职业生涯。
“作为工程技术干部,要静得下心,沉得住气,耐得住性子,勤思考,多实践,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积极创新,这样才能学到真本领,去应对建造行业日新月异的需求”。四川工匠是田文恒踏出一大步,但绝对不是最后一步。收获“四川工匠”荣誉称号,已体验过万众瞩目的荣耀,现在的他再次回归沉静,又变回了那个亲和、稳健、行动力一流的技术大牛,让周围所有人都感受到他对事业的热爱。
【打印】 【关闭】 |
浏览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