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定可以去中国企业工作”。这是二十出头的塔吉克斯坦小姑娘伊罗达,在毕业前最迷茫的时候对自己种下的期许。正是这份期许支撑着她一步步实现梦想,开启了人生的美好篇章。
援助埋下梦想种子
伊罗达全名扎里波娃·伊罗达·沙夫卡托芙娜,2002年1月13日出生于扎尼索尔镇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伊罗达大学时在塔国第二大城市苦盏就读,主修经济学。
苦盏与吉尔吉斯斯坦交界,深处内陆,当地有古代粟特人的城堡、中世纪的白色清真寺和宣礼塔的古老建筑,遍布的文化古迹仿佛在诉说着昔日在古丝绸之路上的荣光。但近代的苦盏逐渐退出历史主舞台,自然环境恶化,黄沙漫天,经济不发达让就业成了当地年轻人的一块心病。读大学时,又逢新冠肆虐全球,当地人出入门户也不会戴口罩,酒精消毒也是少见的,疫情引发打砸偷窃更是防不胜防,原本打算好好找工作的伊罗达暂停就业,全力防疫,一度对前途感到渺茫。
改变,开始于2004年底中国电建进入塔吉克斯坦市场。中国电建一直秉承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积极参与塔国建设,为当地民众提供了近万个就业岗位。伊罗达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其中之一。
“我就是那时候和中国公司结下了不解之缘。”伊罗达深情地说。那时候“一带一路”项目在塔吉克斯坦开展得如火如荼,许多中国公司都与塔吉克斯坦有合作项目,对塔籍员工的需求量也很大。
“中国公司很不一样,不仅自己的防疫工作做得很好,还会捐赠物资帮助我们。”伊罗达想到那段时间的疫情,心有庆幸的同时也对中国公司的行为赞叹不已。一开始因疫情食物的短缺、医疗物资的稀缺,伊罗达的生活举步维艰。这时,她在朋友圈里看到一家叫“中国电建”的中国公司,不仅搞工程建设,也把防疫做得有声有色,十分慷慨。在她还没搞清楚具体情况的第二天,就收到了中国电建公司捐赠的口罩、消毒液、手套等物资。伊罗达深深地记住了中国电建。“太不可思议了,与中国人素不相识,却收到了中国人捐赠我们亟需的物资,像做梦一样!”伊罗达心里充满了对中国企业的感激和敬意。
“如果我能去这样的公司上班就好了!”伊罗达向自己的爸妈表达了想法,得到了全力支持。苦盏的疫情稳定后,伊罗达开始认真准备到中国电建面试。很自然,她想到了疫情期间伸出援手的中国电建。然而,阴差阳错之下,她先是进入了另外一家中国公司做了一年的行政秘书,也为之后到中国电建工作打下了基础。
拼搏开启职业生涯
在不懈努力下,也加上一点运气,伊罗达最终收到了中国电建的面试邀请。
中国电建自2004年底进入塔吉克斯坦市场,承包项目共计18个,已完工项目15个。2022年仲冬之际,伊罗达顺利通过面试,进入水电十局塔吉克斯坦铅锌矿项目工作,被聘为塔籍人事专员,担任人事部主管,协助相关工作。
“虽然我有过一年在中国公司工作的经验,但现在面对新业务,还是有诸多挑战。”刚入职塔中矿业的伊罗达这样表示。语言不通、文化习俗差异给伊罗达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但是同事的耐心教导、细致的关心、生活的帮助,抚平了她焦躁。“在中国企业,我学到了项目标准化管理经验。用现代化管理思维开展工作,就需要遵守流程,尊重制度,特别是在矿业工程,安全很重要,不能因为文化习俗或者人情世故给工作带来麻烦。“说到工作体会,伊罗达工作时间不长,经验却不少。尽管工作地点还是在塔吉克斯坦,但是身为中国公司的员工,伊罗达也没有忘记好好学习中文。在中国同事热情的帮助下,她已经能够用中文进行一些日常的交流。
伊罗达性格文静而开朗、踏实稳重、为人诚恳、品行端正,工作表现获得了同事们的一致好评。在克服了一系列困难之后,工作起来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中国电建每年都会在当地广罗人才,因她熟悉当地文化,又具有大学生素养,有力支撑了项目属地化人才招揽工作。“以前我是来这里被面试的人。现在我可以用掌握的知识去帮助领导面试别人。”伊罗达很是自豪地说。
在伊罗达同事们的眼中,她虽然是“00后”,但是能力不俗,面对工作认真严谨的态度堪比老员工。虽然已然拥有一份让当地人羡慕不已的外企工作,但是依然兢兢业业,除人事管理的日常工作,还承担了设计工资系统、编写核算薪资逻辑文档等工作,目的是为了提高信息准确率、减少非必要负担,提升团队工作效率。在她的努力下,在职人员的性别、学历、年龄、工龄、家庭等信息一目了然,让上级领导准确掌握员工情况,为人事人员调度和人文关怀工作决策提供了准确信息。
“我常常会产生一种错觉,我并不是在中国企业上班,因为我周围还有很多和我这样的塔籍员工。”伊罗达这样说道。塔吉克斯坦项目雇员来自各个国家各个民族,有塔吉克族、乌兹别克族等230人,像是一个大家庭,其中还有38位女性,都得到了长期的工作和极高的薪资。此外,中国电建项目还会有多种多样的员工福利。从驻地到单位步行尽管只有20分钟,但是每天上班均有大巴车进行接送,5分钟就能到达单位。
繁忙的工作生活虽然让伊罗达觉得劳累,但精神的充实感、生活的踏实感让她觉得越繁忙越幸福。
亲眼见证城市提升
缺少公路等基础设施的苦盏,仿佛是个边陲之地,多山少雨,光秃秃的山凹在夕阳之下形成深深的黑坑,看不到工业的气息。山地之间,为数不多的已有道路年久失修,坠山事故时有发生,当地人出行避之不及,交通十分不便。
中国电建发挥基建优势,或公益或工程配套性质,在当地修建了多条水泥公路,条条铺陈,蜿蜒前行,给当地民众交通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架设了输电线路,电杆排排并立,延伸向视野尽头,如伫立在荒漠中的文明灯塔为众人指明前进方向,带来的现代化气息逐渐消弭了荒原的孤寂和狰狞感。公路在建设过程中还吸收大量当地人就业,薪酬十分有竞争力,有效提高当地收入水平。
中国电建除了大搞基础设施建设,补齐交通短板,捐赠防疫物资之外,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当地扶贫帮困、抢险救灾、慰问弱势群体等。
中国电建在哈特隆州丹加拉区、博合达尔市和列瓦坎特市捐建了3所学校,可分别容纳为640人、320人和320名学生上学,配合上援建的道路,瞬间解决了一大片地区孩子出门上学的问题。
夕阳西下,项目附近一片黄沙中有一块援建的篮球场上,十多个孩子光着膀子你追我赶,浑汗如雨,引得周围一群人驻足观看。大家不时拍拍手掌,喝彩出声,生机盎然。伊罗达感受到自己生活的地方一点一点地发生变化,看着如星星之火般的现代化设施逐渐在荒芜大地上铺散开来,看着从无到有的交通,看着人们脸上越来越多的笑容,自己的脸上也不由得洋溢起幸福的笑容。她说,中国电建帮助我们改变了家乡的面貌,自己一定要努力工作回报中国企业的帮助和援助。
现代化听起来多么遥不可及的事情,但是在中国公司的帮助下,这里的城市实现了交通自由,渐渐迈上了现代化路程。未来,越来越好的生活在向人们招手。
夜幕降临,伊罗达忙碌又充实的一天即将过去,她不会再怀着焦虑和不安睡去,而是充满希望地进入梦乡。美好未来触手可及,让她有信心养好精神,迎接在中企项目工作的每一天。
自信展望未来可期
伊罗达了解到,塔中矿业有限公司是塔吉克斯坦最大规模工业企业,多年来,极大的促进了塔吉克斯坦的工业发展。自己工作的项目,是中塔两国规模最大矿业项目。此次塔中矿业冶炼厂投产以及中塔工业园启动,为两国务实合作增添了新的内容,同时也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
中国电建在塔吉克斯坦市场参与的工程建设中,为塔方培养了一大批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和想伊罗达这样的管理型人才。伊罗达上班的位置位于矿山深处,每日工作需要面对周围长着稀疏几棵树的大山,大风过处,沙尘飞扬,零星几棵植物艰难地抓着大地。唯有下班时,天边绚丽的晚霞能够让人有几分慰藉。伊罗达说:“工作条件虽然艰苦,但是周围的同事都非常的好,而且我还可以学到很多知识技术,我还要帮助更多的塔吉克斯坦人,说不定以后可以帮助朋友们在别的技术岗位上为中国电建服务。”
伊罗达目前参与的项目是中塔两国矿业领域规模最大的合作项目。项目要对每年实现600万吨/年产量的铅锌矿采选改扩建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对中塔双方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对于伊罗达来说更是如此。除了自己已经熟悉的工作内容之外,面对更高质量的工作要求、面对甲方公司不同的要求,伊罗达在不断学习新的技能。幸运的是,伊罗达的中国同事给予了极大地帮助,不仅在慢慢克服电脑技能方面的困难,面对更大的场面、更复杂的任务,伊罗达也能独当一面了。
伊罗达表示,中国电建是一个实现了她梦想的大舞台、是一个友爱的大家庭,这已经不仅仅只是一份工作了,更是一种实现人生梦想、实现人生价值的路径。中国电建这个大企业给她提供了一个宽阔的舞台,让她能够尽情的展示自己、发挥所长。伊罗达也一直认为中国与塔吉克斯坦是好邻居、好朋友,更是同舟共济、共同发展的典范。伊罗达说,她希望可以一直在中国电建发光发热,也希望看到中国电建为塔吉克斯坦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为中塔友谊添砖加瓦。
【打印】 【关闭】 |
浏览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