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回忆新集"村BA"

来源:一分局 作者:张跑胜 摄影:张跑胜 时间:2022-09-09 字体:[ ]

       近些日子,在网上总是能看到贵州省黔东南州台盘村篮球赛的短视频,很多网友将其调侃为“村BA”,他们不敢相信这么火爆的球赛竟然在农村。赛场是露天篮球场,球员是当地村民,球迷是十里八乡的老百姓,现场气氛堪比职业篮球联赛。在我的家乡甘肃省通渭县新集村,熟悉的画面,熟悉的场景,也有属于我们自己的“村BA”。

       这些年,我们在感叹国家发展变化的同时,也为全国乡村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果感到骄傲和不易,家乡的变化太快,也太大。

       新农村建设前的旧址风貌在脑海中格外清晰,而如今的村内面貌已完全不同。作为周边村庄为数不多设有赶集街道的中心村庄,昔日尘土飞扬,泥泞不堪的土路,变成了十多米宽的混凝土路面,硬化路更是户户通;乡村巴车每日穿梭于县城和省会城市之间,承载着新集村民的衣食住行;街道两旁纵贯整个村庄的二层新楼房,替代了过去的土坯、砖瓦房;焕然一新的篮球场地在乡村画卷里显得最为亮眼,以前的木制篮板换成了更加现代化的钢化玻璃篮板,娱乐健身的器材设施一应俱全,在混凝土硬化的篮球场上打球,再也不会因为厚重的淌土让人发呛。

       我们的“村BA”-“新集村篮球友谊邀请赛”开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政府和村委的大力支持下,以父辈们为主的篮球爱好者自发组织创新,成立了最初的村篮球组委会,从比赛筹划、募捐资金、比赛宣传、竞赛规则到比赛规则全部由大家商议制定(以国际篮球规则为基础)。每年腊月和春节,邀请周边体育综合素质较高的村庄球队报名参加,以“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打出水平,赛出风格”的原则赢得了大众的一致好评。没有统一的球衣就用布条自制号码,没有专业的场地就利用休息时间多洒水降尘,没有专业的裁判就多请教学习,各方面条件都比较艰苦,但大家对篮球的热情依旧未减。在主要组织人员的不懈宣传努力下,大家团结一致,各司其职,统一服从安排,公平公正组织服务,已成功举办了十九届比赛(一年一届,中途有中断),最多的一届报名队伍达30支球队。

       浓厚的篮球运动氛围和影响力使得我们的村子成为周边村镇小有名气的村子,而主办篮球赛也已演变成一种优良传统。可能少有人会觉得这只是一件普普通通的小事,但在大多数人眼里,这是史无前例的集体活动,对西北黄土高原上的农村来说更是一件大事。在春节来临之际,这是一年时光中最为热闹和百姓们聚集的时刻,更是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促进乡村间体育文化交流、增强集体荣誉精神的重要活动。

       或许我们的比赛观赏性一般,但相信足够精彩。精神小伙们在赛场驰骋,场外加油助威观战的观众更数不胜数。质朴的人情、篮球比赛的激情酣畅淋漓,那种参与比赛和享受竞赛的快乐感使很多老乡记忆犹新。如今,我们也顺利从父辈们手中接过这杆大旗,当父辈们回想起那个时候的他们,脸上总是会不谦虚地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过去发生的各种趣事总是让大家津津乐道。我们明白,没有他们的坚持和热爱,就不会有我们的“村BA”。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年轻人在外努力汲取知识和经验,我们逐步向正式专业的赛事组织活动迈进,这一切的进步都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等一系列惠民利民政策实施犹如一场春雨,为乡村建设发展注入了顽强的生命力。

       我热爱体育运动,热爱篮球,更希望将这种积极向上的组织活动坚持下去,学习父辈们的团结齐心和不怕困难。那样,或许当我也成为过去的时候,回想起来我也会自豪,也会洋洋得意。

       过去,此刻,永远,谢谢生我养我的新集小村,谢谢一直努力奋斗的父辈们,亲身体验过篮球运动最本真最美好的样子,这让我永远真诚,永远热泪盈眶。

新集"村BA"

新集"村BA"


新集"村BA"



浏览次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