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活着才是最大的幸福

来源:装备工程公司 作者:曹钟元 时间:2022-10-28 字体:[ ]

       作家余华笔下的《活着》没有绝境逢生、也没有柳暗花明,而是将人的遭遇和命运泡在时间的大缸里窖藏,让我们深刻体会与品尝。就如同富贵的一生,他的一生写满了悲剧,从风华正茂到垂暮之年,在败光祖宗留下的所有家产后,又在战场上经历了九死一生,但打击对他最大的则是七个亲人的相继离世。最后,只剩下一头老牛和他相依为命。

       当我读完《活着》在感叹生活为什么有那么多苦难的同时,也让我懂得了生活的不易与艰辛,尝遍了人生苦厄,活着便是最大的幸福。读完了活着,相比之下,我们生活中所经历的不幸又算得了什么,也许我们所厌弃的日子,正是别人梦寐以求的生活。

       易中天先生在《文化与人》中曾说:“我们总是习惯于把王朝的兴衰、事业的成败、万史的更替和事情的对错都归结为个人的原因,归结为某个领袖人物或主导人物个人品质的优劣好坏。与此同时,历史人物也都按照一种简单的善恶二元论,而无一例外的脸谱化中国历史则变成了一个大戏台。于是在这种英雄史观的诱导下,我们往往会选择性也忽视那些真正用汗水、血泪和泥土为我们构筑历史的人们。”

       福贵就是其中之一。他的生活与我们相隔了半个多世纪,却在平凡和琐碎间闪烁倒映出我们的影子。正如作者余华所说:人的体验和欲望还有想象和理解,会取消所有不同的界限,让一个人在他人的经历里感受到自己的命运。”这不仅是文学的神奇,更是活着的魅力。

       在这个充斥着社交媒体的聒噪时代,人们总是在不经意间见证一个人的一生,太多的生老病死,浇灌出一颗颗不屑生命的心灵;太多的苦难或辉煌,湮没了对生活的敬畏。人人如同不识愁滋味的少年,我们不曾经历他人的磨难,不曾感受他人的痛苦,我们只是在他人的忏悔中领悟,在他人的救赎中信服,却不能任意评定他人的幸福。任何人都没有资格随意界定一个人的一生,就像是一棵在风雨洗礼中成长的参天大树,他在成长中经历的风霜雨雪和烈日艳阳,他在躯体上勾勒出的的一圈又一圈的年轮,也撑起了一片天空,还有他脚下生生不息的泥土,任何一颗微粒或尘埃,都有着他们自己的厚重的生活。

    《活着》中的主人公福贵见证了他父亲、母亲、妻子、儿子、女儿、外孙的死亡,他或许是不幸的。但就如作者所说,福贵是在主观的生活而不是旁人眼中的幸存。余华同时也用贺拉斯的话提醒我们:“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生前和葬礼前,没有人可以界定他的一生。”

      福贵生活在历史中,他被历史的大潮一次次无情的撞击,被动地向前走。他不是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但他在平凡中坚强地活着,如同那个时代干千万万的农民百姓,为了活着而生活,他和命运“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他就这样无声的、尽情地讲述着他的故事,让人透过他的话语,回到那个年代,感动于无数个生命在泥土中,农田里,山坡旁顽强到令人敬畏的活着。

       在这个秋雨淅淅沥沥的午后,这位名叫福贵的老人,仿佛正站在我的面前,脚上沾满了象征生命的泥土,他和他沙哑的歌声渐渐远去。

 




浏览次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