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故事】小龙与中国电建的十二载

来源:勘测设计院 作者:肖仕进 陈丽颖 时间:2020-10-29 字体:[ ]

9月下旬,老挝色拉龙水电站监测项目进入到收尾阶段,项目上的部分员工获得回国批复启程回国。小龙自愿留下,和留下的同事驻守在项目,做着收尾工作。小龙,已经三年没有回家了,尽管他的家就在老挝。

小龙现在是老挝色拉龙项目上的一名老挝籍员工,原名叫Thai souline(译文:泰),因为喜爱中国功夫,喜爱功夫巨星李小龙,而给自己取了一个中国名字——李小龙。久而久之,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小龙。

小龙来自老挝西北部的沙耶武里省,早年辗转泰国及家乡一带,曾在泰国人修建的水电站工作过,因工作不稳定、待遇不好等因素辞去了工作。又因从小酷爱中国文化,当听说中国企业在老挝修水电站,就来到了中国电建水电十局承建的老挝南立1-2水电站,开始从事大坝安全监测工作。这一次,他一干就干了12年。

从南立1-2水电站到南坎2水电站,到南俄3水电站,再到色拉龙水电站,他见证了一座座水电站“拔地而起”,见证了中国电建在老挝市场的“深耕细作”,见证了“一带一路”倡议在老挝的“生根发芽”。而小龙,在电建的12载,从一个啥都不会的愣头青,变成了一个对工作、对家庭懂得责任与担当的监测专业的技术能手。周围不管是中国人还是老挝人,谈起他都会交口称赞。

刻苦钻研,从技术小白到技术能手

尽管早前在水电站工作过,但都是从事体力工作。

初到南立1-2水电站的时候,小龙依旧只能充当施工辅助人员,从事体力工作。慢慢地,他发现同样是体力工作,但是和他之前的体力工作又有所不同,他们经常要搬一些仪器配件,中国同事也总是将一些仪器埋在工地的各个地方。渐渐地,他明白自己所从事的是安全监测工作,而安全监测对于工程安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是大坝安全的眼睛,从那时他对监测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不再满足于干点体力活,挣点钱,他有了另外一个目标——成为一名监测专业人员。于是,他开始发愤图强,一有机会就抓住同事“问东问西”,休息的时候也不再嬉笑聊天,而在那里琢磨仪器和笔记。刚开始,大家都觉得他是一时兴起,过了这阵兴奋劲儿,也就过去了,但他不是,还越发用工了。当时的监测负责人看到他的努力劲,觉得他是一个可塑之才,便亲自教他。

有了师傅的小龙更是废寝忘食。光接电缆这一项基本功,他就苦练了1个月,项目部所有的废电缆都被他练光了。日复一日,小龙所接的电缆通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完成的效率也越来越高,拨线、对接、焊接、热缩......动作一气呵成。凭着这份韧劲,他又学会了辨识监测仪器,熟知了各种仪器的用途和原理,掌握了仪器埋设的方式方法,懂得了如何采集数据,而他也在同事的监督见证下独立完成多次现场仪器埋设任务和数据采集任务。通过一次次的考验,小龙开始独立承担监测任务,并经过一个项目的历练,迅速成长为监测技术能手。他还自豪地打趣道:“等中国修完水电站移交给老挝业主后,业主在运行过程中遇到监测及水工方面的问题,都可以找我进行咨询了。”

小龙的这份底气并不是空穴来风。记得有一次在施工现场,业主老挝电力公司的人员过来询问监测人员一些现场作业的问题,说了一通,当值的监测人员大概听懂了业主询问正在作业的是什么仪器,起着什么作用,然而当监测人员用英语加手势解释了半天,业主还是一头雾水。这时在旁边施工的小龙赶紧走到业主旁边,从仪器用途、原理、埋设施工及后期数据采集等方面对业主进行了解释,听得业主们频频点头竖大拇指夸赞。

苦练中文,架起沟通的桥梁

学习中文,是小龙继苦练监测技能的又一“伟大”事业。不管走到哪,小龙身上总会带一本中文-老挝语速成书,一有空就会捧着书本到中国同事身边,学习中文。他教中国同事老挝语,中国同事教他中文。他说他现在很珍惜和中国同事学习中文的机会,以前学习中文都是通过电视学习,没有语言环境,学习效果不佳, 而现在不仅有众多的良师,而且还置身在“中文”环境中,不能错过这样机会。没过多久,小龙就已能和中国同事们沟通无碍,因同事大多数都是四川人,小龙还讲得一口地道的四川话。如今,项目上的新员工入场,都要跟着小龙学习老挝语常用语,而跟他共事的新同事,其老挝语都进步很快。

熟练的技术、流利的中文和待人和善也让小龙成为项目部与老挝籍员工、业主及当地村民沟通的纽带和桥梁。

老挝籍员工不能理解工作任务时,他会耐心翻译,并把工作要点和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传授给他们;项目的技术交底会议、安全例会和其他有关会议,他积极参加,并认真做好笔记,会后,将会议精神及要点传达至老挝籍员工;老挝业主来访,他就成了项目部的一名老语翻译。2018年,老挝发生7·23大坝坍塌事故,让项目部的老籍员工和当地的村民人心惶惶,老籍员工出现了怠工,一些当地村民进行了抗议,小龙用自己的监测知识,向老籍员工和当地村民解释在建大坝坝体稳定,请放心。经过他的介绍和安抚,老籍员工和当地村民消除了恐慌,项目部工作恢复正常。

十二载的坚守,沉淀出的责任与担当

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爆发,小龙主动说服项目部老籍员工,服从项目部的安排,留在项目上,与大家同吃同住、一同抗击疫情、一同等待着复工。并将项目部的防控要求传达给老籍员工,自发成为防控知识的宣贯员、防控措施的监督员、物资调配的协调员。他说:“在这里,我们是一体的。”

是的,12年了,小龙早已和电建人成为了“家人”,他跟着电建人坚守在老挝的各个水电站,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老挝的大山深处,并在这大山深处沉淀出了责任与担当。

成为监测技术能手后,小龙渐渐地担起了自己的担子。除了做好本身的监测任务外,他还担起了招聘老籍员工、培训老籍员工、培养老籍员工的工作。熟练的技术和出色的沟通能力让他在老籍员工中有着强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成为项目“属地化”员工管理模式中的重要一环。

工作上担起了责任,他在生活中也学会了对家庭的责任和担当。当问起小龙挣了钱有什么打算,他总是说:“以前不懂存钱,比较后悔。刚工作的时候挣的钱都拿去跟朋友喝啤酒了,后来跟中国人干活以后,才懂得家庭责任的重要,才开始想到存钱。自己家里兄弟姐妹多,现在挣到的钱大部分寄回家给爸爸妈妈补贴家用,父母用了一些,也给我存了一些。”

为了防止自己乱用,他会把都每个月的工资存在监测负责人那,等空闲了就到城里把钱寄给父母及兄弟姐妹。今年32岁的小龙,也在项目所在地孟平县交到了一位当地的女朋友,计划今年结婚,说起女朋友,小龙会不由地笑起来,说道:“在这里,收入有了、本事有了、老婆也要有了。”在和父母视频时,他的父母总会动情的说:“是中国人和中国企业给我们培养出了一个优秀的儿子,感谢中国电建,感谢中国人。”

小龙在与家人及朋友聊天的时候都会讲自己引以为豪的工作,讲自己所了解的“一带一路”项目和中国的历史和政策。在业余时间,他喜欢看中国电影,喜欢听中国的历史,喜欢唱中国歌曲,他说:“有机会一定要去中国看看。”提起中国,他满怀感激,唱起了那首最爱的《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有你有我,大小问题,一起面对,互联互通,心手相牵......”歌声回荡在在项目部。

这就是小龙,一个在中国电建工作了12年的老挝人,他建设着自己的家乡,建设着我们的“一带一路”。

小龙在南俄3水电站安装表面变形监测数据采集棱镜

李小龙(前)在南坎2水电站项目工作




浏览次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