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故事】幸福样本

来源:电建海投公司 作者:龚婷 时间:2020-12-02 字体:[ ]

年初的时候,我回了一趟南欧江二级电站,拜访了电站路口那个我曾经无比熟悉的老挝阿婆和她的小店。

三年前,我曾在一篇文章里这样形容他们:年过六旬的老挝妇女……店很小、极简陋,商品少得可怜。很长一段时间里,阿婆的小店都是以这样一个破破旧旧的形象留存在我的记忆里的。

但那天我看到的,是焕然一新的阿婆和焕然一新的小店。

阿婆烫了波浪卷的头发,换上了色彩鲜艳的筒裙,若不仔细端详,我差点以为是省城琅勃拉邦来的贵妇,哪里有半点农村妇女的样子。

我远远的叫她:“Mae,Khoi ma leo.(阿婆,我来了)”阿婆先是一愣,然后立刻起身过来迎接我:“A Ting, Don leo bor dai phop gun.(阿婷,好久没见啦)”阿婆亲切地拉着我的手到她的新店门口坐下,然后不停地向我炫耀女儿们刚带她去省城做的新发型和新买的衣服。我忍不住夸她:“ngarm lay,ngarm lay.(太漂亮了)”阿婆还是和从前一样,一高兴就手舞足蹈,像个孩子。

阿婆的小店还在老地方,却早已不是原来的样子。从前用柚木简单搭建的吊脚楼,如今变成了红砖和混凝土层层浇盖的水泥房,屋顶的石棉瓦换成了枣红色的彩钢瓦,外墙也染成了和天空一样的湛蓝色,屋内的水泥地板上铺了漂亮的花瓷砖,摆商品的案台也比从前更加宽大整洁。

阿婆那笑意盈盈的脸上,写满了对当下的知足和对未来的希望。

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南欧江二级电站,让他们一家五口有了体面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大女儿在电站做帮厨、小女儿做综合,丈夫和儿子轮流给二级电站看护巡逻艇,她自己则守着小店,从省城运一些生活用品、酒水零食到这里,卖给电站上的中国人。一家人勤勤恳恳,不到一年就将小店翻盖一新,还将屋后的一大片荒地开垦出来,种上了满园的柑橘和柠檬,日子呀,越过越红火。

阿婆说,中国人建造的电站给这里带来了美丽新村和致富道路,而中国人,则让他们学到了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

阿婆的小女儿丽丽是家里最有出息的孩子,也是唯一的大学生。毕业那年,南欧江二级电站已经在她的家乡哈克移民村上游开工建设,听说中国电建在招聘当地移民专员,丽丽刚一拿到毕业证就马不停蹄地往家里赶。经过一系列严格的面试,勤奋好学又熟悉南欧江地理环境的丽丽在一众竞争者当中脱颖而出。

建设期的移民工作几乎天天在外面风吹日晒。辛苦的时候,丽丽也会找妈妈倾诉工作的不容易。这时,阿婆总会用身边的中国人鼓励女儿:你看和你一起做移民工作的陈翻译,人家不也是女孩子,还不照样跋山涉水,遇到啥难事儿都往前冲。

听着妈妈的教诲,丽丽想起了和陈姐共事的日子,不禁鼻子一酸。有一次,俩人随库区淹没调查组去调研。雨季的老挝道路坑洼崎岖,车子几次陷入泥潭里,陈姐二话不说跳下车,和司机一起冒雨把车推过去。有的村子偏僻没有路,陈姐立刻脱下鞋子、卷起裤管,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水草和泥路过去了。

陈姐的坚韧让丽丽明白“百步无轻担,负重以致远”,丽丽越发勤奋干练,逐渐能够在工作上独当一面。

如今,南欧江二级电站已经进入商业运营期快四年了,丽丽也从移民专员晋升为综合主管,管理着二级电站十多名老挝员工,前途一片光明。每当有新员工入职,她就会把自己和家人的故事讲给大伙儿听。让大家相信,在南欧江,收获与付出是成正比的,只要努力奋斗,就能拥有一个响当当的金饭碗和美好的生活。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是丽丽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饱含着一名老挝员工对于中国电建的归属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是啊,亲历并见证了南欧江梯级电站项目一期从开工建设到投产运营的全过程。丽丽一家当然知道,咱们电建人是怎样在条件艰苦的建设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克服重重困难,修建了这条奔涌的南欧江上熠熠生辉的“七明珠”;又是怎样在竞争激烈的运营期,滚石上山、爬坡过坎,以闯关夺隘的锐气,奋力实现了电量电费的双丰收。

不畏山高路远的跋涉者,山川馈以最奇绝的秀色;不惧风高浪急的弄潮儿,大海报以最壮丽的日出。

数载光阴弹指过,未应磨染是初心。沿着世界地图做企业的电建人,用奋斗的汗水为属地人民绘就一张张幸福蓝图,而成千上万的“阿婆一家”,则沿着蓝图上的引线,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把平凡的日子过成了最幸福的电建故事,成为电建人造福属地最具代表性的样本。

阿婆和她的小店

工作中的丽丽


阿婆一家



浏览次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