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观察报:中国电建的“非洲行动”

时间:2018-09-30 字体:[ ]

        随着9月3日中非合作论坛的顺利召开,围绕“合作共赢,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主题,中非协商一致通过《关于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北京宣言》。

中国铁建与苏丹签下2407公里贯穿非洲的光荣之路,中国建筑签下埃及96亿美元建设项目,到中船集团与几内亚签署海洋领域一揽子合作协议,还有招商局、中铁国际集团及中国电建等,在共话友谊的同时,蒂结累累商业投资硕果,央企则成为最大的收获者与执行者。

事实上,作为“一带一路”的积极支持与参与者,非洲早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核心区域,是中国在欧、美、日本之后的第四大海外投资目的地。来自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中国在非洲投资的企业已超过2000家,遍及非洲50多个国家。

在诸多走入非洲的中国民企和国企、央企中,中国电建则成为这一群体的“领军者”。

凭借“懂水熟电”的核心能力,中国电建积极参与当地的“三网一化”建设,目前已深耕非洲50余载,足迹遍布非洲50余个国家,并在其中41个国家设有85个境外机构,总项目合同837份,从水利、电力、交通、房建等,合同总金额达2392亿元人民币。在ENR国际工程承包商250强中位列非洲区域第二名。

作为深深扎根非洲的中国电建,在机遇与危机并存、并不发达的非洲,取得闪亮成绩背后的“张良”策是什么?在50年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始于非洲根植于非洲

中国电建非洲发展的轨迹始于上世纪60年代。以追随国家外交战略,踏出国门从援外项目开始,到主动拓展境外承包市场,逐渐壮大成为全球电力建设领军企业,业务遍布全非洲,中国电建在非洲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1993年以前,以零星外包业务为主,是中国电建在非洲、国际上发展的第一阶段。

1964年,在几内亚库克罗河上,中国电建前身——中国水利水电工程总公司(简称中国水电)承建的、总装机3.2MW金康水电站,是中国早期对非洲的援建项目,由此开启中国电建走进非洲的大幕。还有1973年帮助喀麦隆建成的拉格者水电站,成为当年我国最大的援外水电工程之一。

彼时,以中国水电、中国水电顾问为代表的中国电建成员企业,并未取得对外经贸权,以部分下属企业承担对外经济援助项目,帮助阿尔巴尼亚、赤道几内亚、几内亚等国家建设一批水电、水利和输变电工程。

第二阶段是1994年至1999年,探索、打造自主品牌。1993年获得外经权的中国水电,开始竞争性施工承包和水利水电工程承包,以市场规模开拓、品牌形象建设为主要目的,并与其他中资企业合作“借船出海”,在非洲各地设计建成大批水电站项目,单体项目合同额1000万至3000万美元之间。

在形成项目规模、品牌影响力的基础上,中国水电提出了外经业务、外经资源配置、外联与合作等“四个统一”原则。由此,中国水电进入集团化资源整合阶段,开始挑战高难度的大项目。

2002年2月和2003年6月,非洲最大坝高185米、占全国总发电量40%的埃塞俄比亚泰克则水电站,及世界最长大坝9.7公里、高65米的苏丹麦洛维大坝项目,分别开工建设,成为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标志性工程。

时针穿梭到2006年至2015年,迎来中国电建在非洲的十年跨越式发展。

在“四个统一”基础上,中国电建从当初的“借船出海”向“编队出海”战略发展,以产业链的方式,使国际经营业务实现多元发展与延伸,形成“大集团、大国际、大品牌、一体化”的发展态势。

2007年,中国水电顾问提出并实施了“高端切入、规划先行、技术领先、融资推动”的国际发展思路,并成立国际公司负责集团重大国际项目的市场开拓和经营管理。

2011年中国电建挂牌成立,明确提出国际业务优先发展战略。加纳布维水电站、津巴布韦卡里巴南岸扩机工程、科特迪瓦苏布雷水电站、埃塞俄比亚阿达玛风电场等一大批非洲项目开工或建成。

2015年至今,是全球化战略主导阶段。为突破国际经营瓶颈,在坚持“国际业务优先”战略基础上,中国电建创造性地提出“国际业务集团化、国际经营属地化和集团公司全球化”全球“三步走”发展战略。

为实现集团公司全球化中长期发展目标,中国电建将原海外事业部、水电国际公司、水电顾问国际公司重组整合成立电建国际公司,与集团海外事业部“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合署办公,使国际业务归口管理与业务发展经营同时兼顾。

其次,通过“统一战略规划,统一品牌管理,统一市场布局和营销,统一履约监管,统一风险防范”的“五个统一”原则,实施国际业务集团化管控,调动集团内部各层面的国际业务积极性和优势力量,聚指成拳、组成航母、编队出海,引领各成员企业统筹协调开展国际业务。

悲痛的政治风险与社会风险

富贵险中求。中国电建在深耕非洲50年的历史中,经历了恐怖主义、政局动荡及战乱等政治风险,如何保证企业在非洲的顺利发展?中国企业又经历了哪些阵痛?

所谓政治风险,是政府颠覆、动乱,项目所在地发生了不能控制的骚乱行为,影响建设的进展。包括宗教、政权更迭、战争、恐怖袭击、骚乱、临时征用,及项目财资被东道国国有化,在给予象征性补偿、没有预期利润的情况下,把项目股权变更为东道国国有,都会使中国企业在建设发展中产生亏损。

在以上所有的政治风险中,恐怖主义是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威胁。去过非洲的中国职员表示,走进非洲投资建设,需要莫大的“勇气”。

2015年11月20日,在非洲西部的马里,央企中国铁建驻马里的3名员工,在酒店与马里高官讨论铁路基建项目时,被恐怖分子破门扫射,不幸中弹身亡。紧接着,联合国驻马里维和部队被炮轰,喀麦隆接连发生两起自杀式炸弹袭击。一时间,恐怖主义笼罩整个非洲大陆。

这一事件,刘峰(化名)至今心有余悸。作为常驻西非的央企员工,他说,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深入,越来越多前往非洲的中国企业,承担着越来越大的安全风险。

相关材料显示,中国企业在海外遇袭事件中,60%以上发生在非洲。截至2014年5月,700多名中国人在援建非洲过程中身亡。

“如果风险太大,根本不予考虑。” 中国电建海投公司企业发展部主任丁新举表示,作为央企在海外的每笔投资都是几亿、几十亿的投资,所以在项目谈判初期,中国电建就会先到非洲国家进行前期政治风险评估,就像企业上市前的尽职调查,是很关键的环节。

“中国电建海外投资公司的每个海外项目,都投有保险。”丁新举表示,投保是保障企业利益的主要手段,中国电建海外投资公司在海外的每笔投资,都会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进行投保,购买“政治一切险”。虽然投保费用很高,但在发生政治风险时,保险公司的赔付可保障企业免予亏损。

据了解,“政治一切险”分为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与长期出口信用保险。丁新举说,中国电建海投公司在海外项目的投保上,在中国是一流的。

“我们不能忽视,还有更多的中国同胞在非洲默默付出,不仅面临战乱的威胁,还要经历疾病困扰、孤独考验,及政局的腐败。”刘峰如是说。

在经历战后重建的国家——非洲安哥拉,中国工程方有条保命规矩,走路一定要踏着别人的脚印。因为地下一度埋着1000多万颗没引爆的地雷,中国央企给其修建的本格拉铁路,曾是战争最胶着的地带,每向前修一米铁路,地方排雷局就要进行一次排险。虽然如此,还是控出了数百颗漏排的地雷。中国一位铁道老兵曾因不慎轧到反坦克雷,在爆炸中身亡。

此外,还有非洲的炙热,在没有任何娱乐、消遣的情况下,中国职工每天从早5点工作到晚上11点。还有街上明目张胆的疯狂抢劫,当地治安的混乱,使人天黑后不敢出门,就连购物也要十几人结伴而行。

“唯一的乐趣就是算算今天挣了多少美元,孩子学费还差多少。”刘峰说。

“在非洲投资建设过程中,中国电建始终把海外员工的人身安全问题摆在突出位置。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员工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以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中国电建东南非区域总部总经理梁军表示。

在国内通过专业安全机构对派遣海外的员工进行全面及详细的安全培训,并第三方合作开发了手机APP“海外应急管理系统”,时时发布《全球公共安全周报》的同时,为外派员工量身定做了覆盖意外伤害、医疗、转运、绑架等保障及应急救援的保险产品,由保险机构和国际救援组织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安全援助。

在海外,中国电建一方面构建了“集团总部——成员企业——境外机构/项目经理部”三级境外安全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以境外安全风险评估、预警与预防、过程控制、应急处置等主要流程的境外安保制度体系。

另一方面,加大针对项目现场的安全投入,如施工现场营地采取安全保护措施,包括修筑高墙和铁丝网、聘请专业第三方保安公司等,做好日常的安保防护工作。

梁军表示,在基于当地治安、文化、宗教、族群环境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包括安全教育与培训等一整套安全防范措施和应急机制,并不断进行完善,使之实用性更强。

此外,各国在当地积极与所在国家的中国驻外使(领)馆保持密切联系,与当地政府协调增派警卫巡查人员和频率,加强对驻地员工的保护和管理。

坚持行善立德化解抵触

受西方媒体炮制出中国是非洲的“新殖民者”的概念影响,使非洲人对中国的感觉非常负面,甚至消极抵触。

“受西方的环保者、NGO(非政府)组织,以及敌对势力的煽动,中国人被指责为资源的掠夺者,而不是当地的建设者。”中国电建海外投资公司企业发展部主任丁新举表示。

例如上世纪80年代后,非洲政局开始动荡,津巴布韦国家收缴了白人财产,艾滋病泛滥,经济不景气,成为被西方抛弃的区域。而在非洲国家独立后,中非迅速建交,并给予非洲援助,大批中国企业来此谋发展。中国企业在给非洲带来资金、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进行伐树、开发矿产、投资修路。非洲某些政客及环保组织,批评中国人控矿掠夺资源。相当一部分非洲民众误以为中国就是掠夺者,心生抵触。

“纯属造谣与挑拨是非。”丁新举表示,“地方政府都能理解,只是一些反对党总拿这些说事,制造事端。”

以水电资源为例,受技术水平与资金实力限制,单靠非洲国家开发建设那是不可能的。中国电建不仅给非洲东道国带来技术、资金,还每年为非洲国家免费培养几名大学生,选送到武汉大学水利水电系培养,“但半数的同学因为数理化基础较差,学习困难,要求换专业,更别提建设高难度的水电站了。”丁新举说。

当然,中国人在非洲的一些不端行为与坏毛病,也是遭到当地人抵触甚至欺压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些中国农民工的自私行为、不环保理念,及偷偷摸摸的行为;还有一些国内通缉犯偷渡到非洲,或做生意失败的,只能做些不光彩的事来维持生计,直接导致了中国人形象受损。丁新举说,中国人喜欢大事、小事花钱摆平,成为东道国利用的弱点。在没有任何违规或轻微违规的情况下,见中国人就狠劲“敲诈”,长此以往,就形成中国人好欺负的印象。

“随着国家的日益强大、国民素质的提高,我们相信这个问题逐渐就会消失。”丁新举表示,哪个国家都会有行为不端的人,美国、俄罗斯及欧洲人在中国,也会有一些不光明磊落的行为,但都不是主流。

在走进非洲60多年的时间里,在上有政府腐败、下有繁杂的社会组织,在当地居民的现实面前,中国电建是如何平衡各方的关系、融入当地社会的?

在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秉承“建设一座电站、造福一方百姓、改善一方环境、传承一方文化、培养一批新人”的理念,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同时,注重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高度重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关注当地社会民生,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所在地社会公益事业。

践行“行善立德”爱心暖人心。通过志愿服务这种跨越价值观的模式,将中华文化与当地居民良好对接。

中国电建在“走出去”企业中首创成立了“中国电建海外志愿者协会”,与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UNV)等国际组织建立伙伴关系,成为“一带一路”志愿服务联盟创始成员,积极对接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并与所在地区NGO(非政府)组织开展合作。

如在科特迪瓦、赞比亚、乌干达等国家,海外志愿者与孔子学院、援赞医疗队合作,定期开展关爱活动和技术宣讲普及活动。我们的志愿者定期到孤儿院、社会服务中心开展“大手牵小手”活动,陪伴孤儿、捐赠物资并开展励志辅导。

在厄瓜多尔,中国电建志愿者走进灾区开展道路疏通、医疗救护、捐赠、捐建临时房屋等救援活动。

在肯尼亚奈瓦沙湖畔,中国电建志愿者开展“赤道湖畔环保行”活动,赢得了景区和过往游客的赞赏。他们还带队在卡琳·布利克森故居成立了中文志愿讲解队,利用周末时间为华人游客免费讲解,至今已服务500余人次,有效进行属地化的融入。

此外,中国电建还大力推行资源配置属地化和项目用工本土化,为当地民众提供培训、就业机会,促进当地技术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做到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

“中国电建已成功举办59期各类援外培训班,为非洲38个国家培训了440名政府官员。”中国电建东南非区域总部总经理梁军表示,以人文为切入点,中国电建主动发挥技术优势,承办东道国商务部援外培训班,为非洲各国培养大批水利、电力行业技术人才,在政府平台上丰富了中非交流的合作内容。

例如赞比亚下凯富峡水电站项目,中国电建在当地捐赠的技工学校已办理培训班4期,先后培训了253名当地有志青年,成为有一技之长的技术人员,并成功参与到下凯富峡建设中。

参与建设的培训班的毕业生,再发挥自身的一技之长带领本地普通劳务工作,通过“传、帮、带”将工程建设技能教授给每个参与建设的员工,不仅培养工程建设需要的技能人才,更为赞比亚培养工程建设的急需人才,造福赞比亚人民,以促进赞比亚社会经济发展。

多措激励提升非职员工作效率

据悉,中国电建在非洲41个国家设有85个境外机构,在非洲46个国家执行工程项目合同800多份,为非洲当地工人创造了大批就业岗位。

中国与非洲国家在当初签订投资协议时,合同已约定要给东道国民众提供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大概在30%至50%之间的用工比例。例如科特迪瓦苏布雷水电站,中国电建一个项目就创造了近3000个工作机会,劳动用工属地化率达到86.9%。

聘用大量的当地员工,在中非生活观念及价值观显著差异化的情况下,中国企业一度面临管理上的一系列问题,甚至影响了正常生产经营效率。

“这些工程的建设离不开当地人的辛勤付出。中国电建每个在建项目上专门设有劳工管理部门,在尊重非洲国家不同民族及宗教的风俗习惯下,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劳工政策,结合当地经济水平,制定高于本地的薪酬体系,按时发放,并依法按照规定缴纳保险和个税。”中国电建东南非区域总部总经理梁军表示。

梁军表示,一般情况下,一个普通的非洲职工工资,是当地企业的2至3倍。非洲人在中国电建挣得薪水,要比在本地企业多得多。同时,做好员工的劳动保护工作,定期发放劳动保护用品。

为提高当地雇员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在遵守当地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中国电建各项目还相应采取了一些激励措施,以提高当地员工工作效率。

例如:实施全勤奖励制度,选拔任用部分较有能力和责任心的当地雇员作为工长,带领当地劳务干活,完善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对一些关键工种,如司机、操作手等,根据其劳动效率和成果,每天发放不同档次的奖金,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勤劳和吃苦耐劳的民族,家庭观念非常强。”丁新举表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中国电建以熟练的中国工人来带动当地职工,不断地激发他们的劳动技能与工作热情。

此外,以中国的传统文化去影响他们,以正能量的思想让其热爱劳动,有家庭观念和集体荣誉感,逐步地渗透和正向地影响非洲职工。

还有一视同仁的人文关怀。以生日送蛋糕、节日送关怀,有困难送温暖的“三送”措施,中国与东道国职工享受同等待遇,践行企业文化与中非方的融合。若当地职工家有“红白喜”事,领导们都去参加。

“双节假日”让非洲职工更热爱中国电建。中国电建充分尊重当地习惯,保证员工在当地风俗节日期间的正常休息权利,同时享受中国节假日的休息。

“这种关怀与温暖,甚至超越了中国职工的待遇。”丁新举表示,在用当地人管理当地人的同时,严格遵守当地的劳动法和劳工法,在劳动关系、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上,给予充分的待遇等。“作为一个国际化的中国央企,我们并没有歧视他们,反而给提供了比较优越的工作岗位,有的父亲、儿子或女儿,一家人都在我们企业就业,以企业为家。”丁新举如是表示。

在应对劳工风险上,中国电建聘用知法、懂法的当地雇员做人力资源工作。同时,聘用当地律师或法律顾问,处理劳动纠纷问题,积极以协调、和解的方式处理劳动争议,未出现劳工风险问题。中国电建东南非区域总部总经理梁军表示。



浏览次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