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一线员工】“四勤”师傅

作者:郭林刚 席伟 时间:2015-01-16 字体:[ ]

       “手勤、腿勤、口勤、脑勤”,这是朱海华在学习、工作中养成的“四勤”习惯,这个习惯陪伴他从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成长为技术骨干,从徒弟成长为师傅,先后获得了机电安装分局2011年度优秀共产党员、公司2012年度先进个人、机电安装分局2013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不怕挫折,勤奋提升技能
       2008年7月,朱海华从三峡大学毕业后来到公司机电安装分局调试所,从事继电保护调试这个技术性和理论性都很强的工作。
       朱海华刚到十局正是“5.12”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工作阶段,但他没有被灾后的困难所吓倒,而是勇敢地投入到电站灾后重建等工作中,
       憧憬是美好的,但工地却是残酷的,身处偏僻的施工营地,走在泥泞的道路上,朱海华感到了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差距。但是,他并没有一味的去抱怨,而是时刻提醒自己要努力工作,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刚开始接触继电保护工作时,面对错综复杂的水电站电气设备和保护屏密密麻麻的二次接线,朱海华一度感到了压力,他反复对照图纸和厂家资料,熟悉现场设备,不懂就向师傅和同事请教,虚心学习。他给自己定下来了个原则,手勤:多动手,多实践,脏活、累活来者不拒;腿勤:跑现场、熟悉设备名称,哪边需要到哪里去;口勤:多提问、多思考,向实践学习;脑勤:多思考,多质疑,虚心向前辈请教。
       为了严格按照“四勤”办事,他坚持做到“试验前看懂图纸和厂家资料,试验中严格按规程完成好每一步,试验后不断总结”。休息的时间,他还在看图纸、查资料、记录在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解决方案,在较短的时间内,朱海华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能力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挥洒汗水,进步赢得赞誉
       2008年以来,朱海华参加了海内外近十座水电站和变电站的调试工作,从一个学员逐渐成长为技术骨干。
       2009年3月,朱海华调到分局老挝片区,先后参与了老挝赛得1水电站扩建、赛得2水电站、帕赛通230千伏变电站、欣合230千伏变电站、香恩230千伏变电站的调试工作,全面负责各电站调试工作,面对工程多、时间紧、任务重、人手缺的局面,他不论当头烈日还是倾盆暴雨,坚持每天上工地,晚上回到营地来不及换下被汗水和雨水浸透的衣服,又埋头写调试方案。
       特别是在老挝首个BOT项目南俄5水电站调试工作中,由于设计院无法完成电气二次的图纸设计工作而退出。在时间极短、任务极重的情况下,朱海华带领调试人员夜以继日,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两台机组的调试任务,实现了提前一个月投产目标,受到电建股份公司领导的高度赞扬,为中国电建境外水电投资运营赢得了良好声誉。截至2014年12月,该水电站已经平稳安全无事故运行731天,累计发电量9.36亿千瓦时,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毫不保留,技艺得以传承
        “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许多师傅在传授技艺时都会有所顾忌和保留,朱海华说“电站调试容不得半点马虎,人员本来就少,如果在技术方面还有所保留,出了事故谁都难辞其咎”。他每隔几天就抽出时间给徒弟们讲安全、讲技术,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都让大家畅所欲言、共同讨论,找出最合理的解决办法,逐渐培养起了大家主动去思考问题的好习惯,提高了大家的安全意识和业务技术水平。朱海华通过“传、帮、带”,手把手地传授技艺,毫不保留地言传身教,使项目上“精一、通二、会三”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优秀技术骨干不断涌现。
       参加工作的六年,是朱海华付出的六年,耕耘的六年,收获的六年。但他总说自己做的还太少太少,在以后的工作中会更加努力,用自己的肩膀去担当企业发展的重任,和大家共同创造机电安装分局的辉煌。

/
 



浏览次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